2012-03-23
作者:通威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接受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專訪時指出
聯手打造太陽能光伏航母
3月19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在集團管理總部接受了中央電視臺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采訪,就多晶硅產業發展等話題展開深度對話。
針對2011年中國多晶硅行業的低迷態勢,劉漢元主席剖析指出,一是受到歐債危機的嚴重影響,歐盟對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力度減緩;二是美國經濟下滑,市場需求低于預期;三是國內市場啟動偏慢,前幾年多晶硅項目紛紛上馬,導致供大于求。對此,劉漢元主席重申主張,困難也是機遇,多晶硅生產企業只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能,同時淘汰部分落后企業,進行優化重組,反而可以在目前的特殊時期內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他同時指出,西方發達國家對多晶硅生產技術進行了近半個世紀的壟斷,2011年中國多晶硅的產量占全世界近一半,中國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取得巨大的技術突破,國內先進的企業在能耗、物耗、環境治理等方面與美、德、日等國企業完全在同一條水準線上。大家應該為這個行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歡欣鼓舞和充分自豪。
對于多晶硅行業的前景,劉漢元主席指出,中國西部擁有豐富的光照資源和廣闊的國土面積,相同單位面積的光伏發電比農業產出高三十多倍,長達二十五年沒有任何污染排放,并連續輸出清潔能源,這實際上是西部經濟快速增長的較好方式,相對于動輒百萬千瓦的火力發電站而言,每天約消耗5-10萬噸標煤,排放數以萬噸的溫室有害氣體,這樣的能源生產方式雖然集中,卻難以持續。“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中國面對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壓力,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已迫在眉睫。太陽能光伏發電應該成為推動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經濟轉型的有力杠桿。劉漢元主席更特別強調,中國已具備全面啟動光伏市場的條件,國家需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快國內光伏市場發展,進一步細化上網電價,放寬行政審批,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鼓勵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和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必要時行業和政府可聯手打造“航空母艦”,形成幾大核心優勢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上找到切入機會,使經濟平衡點早日到來。
期間,劉漢元主席還呼吁公眾要轉變觀念、切換視角,客觀、理性看待多晶硅生產企業。他指出,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多晶硅生產的單位能耗已經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同時引入先進的生產工藝,“跑冒漏滴”等現象早已不會出現在現代工業文明里,高耗能、高污染只是表相,而高回報才是本質。
3月20日,記者一行還赴永祥多晶硅公司實地采訪,參觀、拍攝了永祥多晶硅公司4000噸生產線和犍為年產6000噸多晶硅項目。永祥股份董事長、永祥多晶硅公司總經理馮德志熱情接待并向記者一行介紹了永祥多晶硅公司的發展歷程、未來規劃等。記者一行看到花園式的化工廠區、高聳的廠房和盤旋的五彩管道,以及壯觀雄偉、熱火朝天的犍為施工現場,對永祥多晶硅公司贊嘆不已。隨后就太陽能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向馮董事長進行了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