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作者: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回望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可謂歷經"生死劫難"。這個曾經一度成為"城市名片"的新興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命懸一線:對于光伏行業而言,2012堪比"極寒"時代。然而正是這樣的時代,才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過往已成歷史,年末之際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探尋光伏主角,傾情奉上"2012年光伏年度十大風云人物"。
2012年經典語錄:多晶硅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
2012年"風云"錄:去年以來,隨著國際市場增速大幅放緩,光伏行業及其上游的多晶硅行業開始迎來產業發展的尷尬變局,由此引發的發展陣痛也注定這個新生行業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多晶硅到底有沒有過剩,業內觀點不一,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回答簡潔而有力:多晶硅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
劉漢元表示,過剩與否,關鍵是我們從什么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站在靜態或者計劃的角度去看,是有這樣一個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然而,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市場機制下,缺什么就一定會有人去生產什么,尤其是有廣闊市場前景、有階段性巨額利潤的行業或產業,一定會吸引各種資本大量涌入。所以,今天在檢討和反思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我更傾向于大家尊重市場自身的規律,客觀地看待這個現象。
凱恩斯定律作為過剩經濟學的第一定律,其中也非常明確地指出,過?,F象是市場經濟和市場競爭條件下的普遍形態。因此,一個新興產業在其發展初期即使存在一定的過剩,也屬于正常的、階段性的經濟現象,并非多晶硅行業所獨有。所以,行業今天的發展,本質上還是市場競爭和市場機制本身在起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大家客觀地從市場自身的角度看它形成的原因,少批評、多呵護、多指導,并積極推動良好社會氛圍和政策導向的形成。我們應該更加包容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共同促進行業的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
多晶硅是否過剩的問題從2007年就在國內爭論不休,在最近中國啟動對歐美和韓國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立案的同時,國內的光伏企業仍然在大量買進多晶硅。這一方面突顯我國多晶硅提純技術仍然有待提高,否則國內的企業為何要舍近求遠?同時也旁證了多晶硅過剩確實是一個偽命題。
上榜理由:兩會代表劉漢元一直以來都在力挺光伏產業。作為中國光伏新能源第一人,劉漢元經常在兩會中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言。劉漢元建議國家應放寬對光伏下游發電項目的行政審批,簡化審批流程,并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的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財政部門,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同時鼓勵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和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劉漢元的行動無疑幫了光伏一個大忙。
2012年光伏年度十大風云人物名單:
溫家寶、劉漢元、施正榮、黃鳴、彭小峰、南存輝、李俊峰、李河君、苗連生、沈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