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作者:通威
2014年9月20日,通威國際中心。
答謝宴上,管亞梅董事長的一句話令所有人印象深刻:“我是把這棟大樓當成自己的家一樣來建設。”當天,在天府城南這塊成都的CBD核心區域拔地而起的通威國際中心,無疑制造了巨大的聚焦聚勢效應,近千名領導、來賓、媒體工作者,以及集團內部同事無不交口稱贊,好評如潮。
而集團禚玉嬌總裁在接受我們采訪時首先提到的就是:劉主席對通威國際中心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全球高水準的寫字樓,就是要在成都乃至中國的西部,打造最高端的國際商務平臺。
TIC的建設要求之高,一是5A超甲級標準、超高層建筑;第二,如果放大到全國,她也是最高端的寫字樓之一;主席的定位,對TIC建設項目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通威國際中心耀世而出,在這背后,可謂風正帆滿一路歌————
總部往事
1982年,劉漢元主席發明“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這項技術在當時創造了四川單位面積養殖產量最高紀錄;1984年,劉主席購置了一臺生產飼料的絞肉機;1986年3月,成立了眉山市漁用配合飼料廠,這就是通威集團的前身。起源于一條小河的技術創新,由此開啟了通威的發展征程。1992年9月20日通威集團正式成立。
“通威”寓意“通力合作,威力無窮”,自此,它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在1994年,通威總部從眉山搬遷至成都,由此開啟了進軍全國市場的嶄新征程。2004年3月,通威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6年,伴隨通威的成長壯大,通威管理總部搬遷至新辦公大樓。同年,通威進軍新能源領域,正式投身到與全人類發展息息相關的太陽能光伏產業。
2014年的9月20日,通威集團管理總部正式入駐單一業權超甲級國際標準寫字樓————通威國際中心,由此財富鼎定、運籌全球,開啟集團國際化發展的新紀元。
在穩健快速的發展過程中,集團總部也經歷了數次搬遷。據當時負責企業形象工作的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回憶,老眉山公司的工廠首開飼料企業先河,在整個的行業內也屬于比較現代的。而在當時,通威就擁有了自己的旗幟、旗桿等標準VI系統。
1994年,通威總部搬至成都,仍由胡總承擔選址及裝修工作,也就是后來的奇力新峰大廈。大廈首先是大面積開放式辦公,再配套相應的現代化組合式辦公家具,地面還鋪設了地毯,再次領先于行業。
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正式上市,通威進入資本市場,并在全國快速發展。2005年6月,集團總部搬遷到二環南四段的通威大廈。這時,每個員工都擁有了專屬工位和辦公桌椅,盡管每個員工的工位只有1平方米左右,但大家的干勁和決心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之后,通威進入了新能源產業。2010年,根據集團總體發展需求,公司啟動通威國際中心集中規劃和建設。
宏偉藍圖
通威集團于2010年1月25日發布的《關于成立項目指揮部的通知》這樣寫道:通威集團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年銷售收入近三百億元、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員工12000余人,行業地位、社會影響力顯著提高。根據集團快速發展的需要,決定修建成都市南延線新辦公大樓,目前建設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大樓屬超高層甲級寫字樓,建筑高度169米,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難度高,管理工作紛繁復雜。為理順內部運行流程,確保高效、有序、規范、可控地開展一系列工作,經研究決定,成立通威國際中心項目指揮部。
此項目指揮部的指揮長,正是禚總。根據通知,指揮部負責項目總體方案和重大事項的審批;負責項目全程監督管理工作;負責項目總體、綜合協調工作。指揮部下設評標委員會與項目部兩大機構,其中,評標委員會負責重大招標事項評標工作及日常監督工作;項目部則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據禚總介紹,為了站在集團角度組織、調配資源,指揮部包含了來自集團管理方方面面的領導。此外,為了保證項目陽光、健康地運行,還邀請了行業專家參與,并由監事會、監察部進行項目監督。
禚總介紹,由于通威的主業并不在商業地產,而我們亦缺乏建設如此超大型、超高端建筑的經驗,項目班子的組建成為擺在她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由于是從零開始,項目部人員大多是進行公開招聘而來,團隊亟需磨合,禚總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她多次向項目部班子強調,要求大家調整心態,統一認識,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職責。
項目啟動的前兩年,禚總幾乎每周都會來到施工現場,實地解決問題,現場辦公,讓項目團隊從不了解通威,到認知并接受通威文化。
除了內部的團隊配合,還有與外部各合作單位的磨合。建筑工程系統而又復雜,各個環節一環扣一環,每一環都要避免差池,僅僅是組織協調一項,禚總就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晝夜兼程
通威國際中心的基建工程,由擁有建筑行業(建筑工程)設計甲級等十余項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及國際工程承包資格的浙江建工集團負責。據浙江建工項目部吳志寶總經理介紹,整棟大樓的高度是169米,地上40層地下3層,總建筑面積是12萬3千平方米。在吳總看來,TIC項目作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性的標志性建筑,有幾大亮點:一是實現了新技術的應用,粗略估計共有近30項的新技術,其中,特別使用了新材料中的新型鋼材;二是設計理念先進,智能化程度很高,停車場的車位管理、會議室視頻系統、門禁系統等都很先進;三是整棟大樓的裝修規格高檔,甚至超越了五星級酒店,這是一般企業難以做到的。
在采訪中,吳總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情是,通過與通威的合作,他見識了通威人的勤奮,每次加班都能看見通威項目部的高文閣總經理。而高總對此則笑言,如果僅僅把他這兩年的周末加班時間匯總起來補休,估計可以休好幾個月。
作為項目部負責人,高總認為,通威國際中心這樣的大型工程,最需要的就是綜合管理、協調能力,以及預判某些將要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處理方案。事實上,自從高總加入TIC項目以來,工程的整體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項目部全體人員,除了春節,所有假期都取消。并且在每天下午五點,他都會召開現場協調會,直到當天出現的施工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高總的領導下,只要工地現場有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就在現場,不論寒暑、不論周六周日,不論深夜凌晨。
高總坦言,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集團各職能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禚總等領導經常到現場,對其工作也給予很大的工作自由度,這種充分的信任是工程效率的保障。尤其是從2013年12月開始,劉主席也經常親臨,對很多無法決斷的事情直接拍板,極大地提升了工程進度。例如我們所使用的辦公室隔斷,該品牌是由全國范圍內排名第一的企業所生產,價格很貴,主席親自決定選擇這款產品。
禚總也對高總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安裝、裝修工程期間,尤其是在裝修工作的高峰期,大約有18個分包單位、五六百人一起運作,不同的施工單位常有交叉,相互影響,土建不配合,安裝做不了,安裝不配合,裝修做不了。在這期間,管理與協調對工程進度影響巨大,而高總不辭辛勞,與所有施工單位積極協同配合,圓滿完成了項目的及時交付。
心血結晶
在我們就TIC建設歷程兩次采訪禚總的過程中,她都強調了同一件事:作為項目指揮長,她做得最為正確的事情,便是請出管董事長于百忙之中全面掌控通威國際中心的裝修工作。盡管整個大樓的裝修效果呈現在眾人面前之后,所有人的評價都非常高,但管董事長卻對此非常謙虛。她反復強調,“自己只是埋頭去做,其實其他人來做也是一樣的。”
事實上,管董事長那句“想把通威國際中心建設得就像自己的家一樣”的話絕非虛言。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想法裝在她的心里: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要讓每個員工在寬松的環境里工作,來到公司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感覺溫馨愉快、心情舒暢。
對于整個TIC的熟悉和了解,可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管董事長。不管是員工的食堂,還是休息區,甚至草坪規劃、升旗臺與旗桿,與整座大樓相關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地方,她都考慮得非常仔細周到。在她心里,總想把最好的、國際上最先進的裝修效果,呈現給通威員工。為此她笑言,“可能以前有些材料報價過低了,盡管我們也在努力節約,成本還是沒有控制好。”
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無論是辦公桌椅的顏色、品質,窗簾的顏色,甚至連懸掛在辦公區的每一幅畫,管董事長都精挑細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幾乎國內的知名寫字樓與家具廠商,她都跑了個遍。那些標志性的建筑是什么樣的裝修風格,一張沙發的舒適程度如何,一盆花一棵樹的擺放位置,她都細細去觀察、認真去研究。
即便如此,管董事長的內心仍然有些忐忑。最后裝修出來的效果會怎樣,到底大家的評價是好還是不好,對她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前期施工的壓力已經減輕到一點都沒有了,裝修環節最后到底好還是不好,全是我的責任”。 為此,她要走訪很多商家,評判多家設計團隊的方案,甚至通過自己看書學習,還去關注整個辦公環境裝修的流行趨勢。
“因為自己比較喜歡美好的事物,就想花很多的精力,想把這個項目做到讓自己滿意,讓大家感覺都好。”在如此殫精竭慮的操心之下,管董事長仍然保持著一如既往的謙遜,“整個大樓裝出來的效果,感覺好像是我的風格。我滿意了不一定大家就滿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眼光,或許我今天做到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足,或者還有沒考慮到的。”
保駕護航
在整個TIC的發展建設過程中,一線建設者固然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如此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也離不開整個集團總部的后臺支撐。作為項目指揮長,禚總在配置資源、政策支持、協調關系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她看來,通過調度協調,充分保證了項目的資源、資金需求。
據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易繼成介紹,由于集團沒有修建高層建筑的專業化隊伍,也沒有相應的人員儲備,所以在隊伍組建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的問題與困難。項目組成立以后,多數專業技術人員都是由人力資源部在人才市場上從外部引進,而這個行業本來人才流動就比較頻繁,我們新招聘的隊伍又很龐大,各級管理者通過努力,克服了團隊整合的種種困難,通過細致的思想工作、文化融合和有效的激勵機制,逐步形成了一支能戰斗的專業團隊。
易部長感受最深的是,現在我們的隊伍在大樓的修建過程中逐步了解了通威、融入了通威,通過這次建設項目,發現、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大樓建設完成以后,可以在相應的崗位上進行分流,為通威在地產領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
而集團財務總監肖吉華看來,通威國際中心總投資近10億元,是通威32年來單體投入最大的一筆實物資產。集團財務部要做的,首先是不能因為資金方面的問題影響項目的建設,所以在資金使用預算和籌集方面大家都做了很多的工作。第二,在保證項目順利建設的同時,也不能簡單求快,必須嚴格按合同條款來安排建設資金的支付,避免因搶工程進度而有違反原則的事情發生。所以在資金的安排上,集團財務也面臨著壓力。然而肖總總是想方設法,堅決避免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工程進度,保證了項目按照預定規劃順利完工。
禚總認為,為了確保項目的健康與陽光,避免出現違規違紀行為,權力應接受監督。為此,集團監察體系在TIC項目過程中全程參與,提供支持,為項目保駕護航。
對此,集團監事會陳星宇主席介紹說,從一開始,劉主席就對項目過程比較關注。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早在項目前期階段,大樓基坑做牢之后鋼材進場,劉主席前來視察時發現其陳舊度較高,建筑效果可能會不理想。為此,陳主席組織考察了很多項目、工地,拍照取證,并與其它工地做對比,對鋼材的使用情況、生銹程度,以及堆放方式、施工管理等,都進行了詳盡的調研。
在這種高品質的要求下,無論是基建、裝修、裝飾、設備采購、消防工程,陳主席都對質量進行了相關考察,對招投標進行了嚴格的把控,一方面要求品質,一方面要求資金投入講求效益,杜絕浪費,讓整個大樓的經濟價值,即成本、投入、回報令人滿意。
通威名片
“從TIC項目建設速度來說,雖然不算最快,甚至整個工期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但最終都是為了讓我們通威國際中心呈現一個更完美的形象。” 集團副總裁管亞偉管總作為通威地產板塊負責人,為TIC項目的如期圓滿竣工默默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勞動,“在項目質量方面,特別是后期裝修,在主席、董事長、禚總等領導大力參與,以及各部門的大力配合之下,效果非常好。
作為指揮部成員,管總對整個項目后期建設,如施工管理、施工配合,以及裝修過程中的材料選擇、價格審核,乃至日常協調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有序的把控,真正實現了TIC項目的超五星、超甲級工程品質。在管總的努力下,項目后期收尾及竣工工作進度得到了明顯提升,我們才得以在2014年9月20日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時刻,共同見證通威國際中心的璀璨面世。
作為通威地產板塊的代表作,令管總感到欣慰的是,通過TIC項目,通威在地產領域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培養出一支經得起考驗的團隊。“通過數年的時間打造,我們有望成為商業地產領域的一支新興勢力。”管總如此展望未來。
采訪過程中,許多領導都談到了這樣一個話題:TIC的硬件設施標準自是毋庸置疑,但如何通過我們的“軟性管理”讓其產生最大、最持久的價值?后續整個大樓的品質、增值還要靠物業服務來提升。為此,在主席、禚總的指導之下,通威成立了自己的物業公司與招商招租工作組,旨在打造國際化的高端服務水平,選擇具備國際化水準的客戶。
作為集團辦公室與通宇物業的分管領導,集團副總裁黃其剛介紹,集團之前沒有物業管理團隊和經驗,完完全全從零起步,前期基本上是摸著石頭過河。從最開始班子組建的摸索,到從全球500百強中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前后進行過諸多嘗試。在此過程中,集團辦公室牽頭整個通宇物業的管理,物業公司從最初的兩三個人到過程中的十幾個人,到現在為止,通宇物業在崗人員已經達到了130多人。
在集團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部門的支持下,從總經理的招聘到整個團隊班子的搭建、培訓,以及梳理物業團隊的管理,僅物業管理體系的文字資料就達數十萬字。從每日簡報、每周例會制度,到每月溝通會、準軍事化管理等,黃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打造出了一個優秀、高效、高品質的專業物業團隊。
要確保如此高端的樓盤有良好的物業管理和服務,物業本身必須體現通威良好的品牌形象,這對TIC自己的物業公司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2013年10月開始,物業公司在總經理的帶領下,第一個工作就是招兵買馬,并且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2014年8月。10個月的時間內,通宇物業孫總與副總經理崔維順在原來的基礎上新招了120人左右的物業團隊。按照3選1的標準,他們需要面試近400人,這無疑是非常大的招聘量。
另一方面,物業管理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程,為了保障物業管理質量,在黃總的嚴格要求下,孫總與崔總甚至每晚下班回到了家,三人都還要再通一次電話,探討關于物業及團隊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而在招商招租方面,崔總介紹說,劉主席與管董事長早已定下了標準:這棟樓寧愿不租,也不能低價租出去,一定要保證客戶品質,保證樓宇的形象。因此,在引進每一位客戶時,他們都會考慮這家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實力有多強。
孫總與崔總希望在總部的領導下,通過對TIC“軟實力”的打造,真正樹立起一張通威集團的新名片。關于這一點,從一個環節便可見一斑:為了在920集團喬遷盛典升旗儀式與宣誓儀式上充分展現物業團隊的精氣神,黃總與物業全體員工訓練到了當天凌晨2點,甚至逐一修改宣誓誓詞,務求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
對集團辦公室、通宇物業而言,作為統一的行政、物業管理系統,萬里長征才邁出了一小步,黃總指出,我們要的是高品質的馬拉松,而不是不可持續的百米沖刺,運行考驗及管理難度才剛剛開始,物業管理與后勤服務須加快進入常態化、高質量、高標準的階段,這對團隊的考驗才真正到來。
邁向未來
在整個項目的確立和建設過程中,劉主席在關鍵點、關鍵事項、關鍵重大選型方案確定前,均給予了極為重要的指示。特別是項目建設過程中,主席對整體工程方針和思路的指示意見,使得項目建設思路明確、定位明確、方向明確。
而在以禚總為指揮長的指揮部的妥善安排下,在集團辦、股份行政部、信息部、監察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緊鑼密鼓的籌備與規劃漸次完成,從通威集團管理總部搬遷方案的制定,到順利搬遷、入駐辦公,及至2014年9月20日隆重的喬遷盛典、通威體驗中心正式接待各界來賓。當天上千名領導、嘉賓、員工,以及合作伙伴,共同見證了通威隆重拉開未來之幕。
在慶典上,劉主席對全體員工寄予了厚望:希望全體通威干部員工以通威國際中心落成暨搬遷盛典為嶄新起點,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全新的姿態,迎接全新的辦公環境和更高的事業平臺,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工作,戮力同心,聚勢聚焦,再創通威集團新的更大的輝煌!
而管董事長亦談道,希望我們的員工用一個嶄新的面貌,在新的辦公地點,來迎接未來新的挑戰,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把新大樓作為新起點,迎接新的未來。
回顧通威多年的發展歷程,禚總認為,大約每隔十年,通威都會實現新的跨越。2014年,通威集團搬到了新的辦公樓,如果我們依然對通威接下來的發展以十年作為劃分階段的話,未來十年,通威一定能完成雙主業的跨越式發展。而通過生生不息的發展,通威必將會打造成為理想中的百年老店。
在胡總看來,作為一個老通威人以及TIC指揮部成員之一,其實在企業不斷的變遷過程中,他自己也是一個親歷者、參與者、見證人。作為老員工,他看到我們通威作為一家實業企業,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同步發展,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過來。集團能夠得到今天的穩健發展,是作為通威人最為欣慰的地方。
至于未來,我們可以展望通威會有全球總部、跨國跨地區總部,因為從國家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來看,不管是農業還是新能源,通威更進一步國際化,已呈必然之勢!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為通威國際中心順利落成并交付使用作出卓越貢獻的領導者、管理者、建設者,以及我們的合作伙伴。)